您的位置: 首 页 >> 文章资讯 >> 教学 >> 实践教学 >> 正文
365bet国际娱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365bet国际娱乐  来源:  录入:法学院  浏览:  添加时间:2017-12-05

上一条:

365bet国际娱乐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

2017124

 

一、学院概况................................................................................. 3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3

三、师资及教学条件保障........................................................... 6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8

五、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 11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2

七、学生学习与发展.................................................................. 15

八、学院特色与经验.................................................................. 16

一、学院概况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52年学校建校之初举办的民族地区司法干部培训,1983年开始招收法律专业专科,1986年招收法律本科,并成立了法律系,1994年更名为法学系,2000年设立法学院。学院是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大学生校外(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民族地区法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法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特色专业”。

学院下设法理学与法史学、民商法、诉讼法、刑法、国际法、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7个教研室,并建有刑侦与物证技术实验室(现更名为证据科学技术实验室)、模拟法庭实验室和法律诊所等实践教学场所;设有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民族法学教学团队、四川省省级创新团队——民族法学研究创新团队(西部民族法治发展与创新研究)。

学院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强化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围绕“实践型、研究型、文化型”“三型法学院”建设目标,努力将法学院建设成西部民族地区法治人才的摇篮、民族法治问题研究智库、法治文化传承和社会法律服务的基地。

法学招生30多年来,共培养8000余名毕业生。涌现出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律师等多人,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二、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学院有法学本科专业,以及藏汉双语、彝汉双语两个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向(校内按专业管理);是国家“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单位、学校“法学本科双学位”培养单位。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300余人。

(一)人才培养目标

法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国家法治建设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学院本科教育致力于系统培养学生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增强创业和就业能力,能担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重任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其中,“法学(藏汉双语)”、“ 法学(彝汉双语)”两个培养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国家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具备法律应用能力,有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志向,具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基础,能在西部基层政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一直以来是学院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和管理人员均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教师以教学为重、以教学为乐,管理人员全面配合教学工作,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学院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保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具体措施包括:在制定《教师岗位职责》、聘用教师时,教学工作是首要考虑的基础性条件,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所有教师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在2016年下半年实施的《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所有教师均需担任本科生导师;在教师评优、年终考核、优秀教研室考评等工作中,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量和完成质量均是重要的评价依据;对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提出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党政联席会通常优先研究本科生培养方面的事项,老师集中学习会上通常先安排教学方面的事项;对教学改革和研究、学生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和法律实践给予积极的支持,等等。

通过上述举措,在学院牢固树立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营造了人人重视教学、人人以上好课为荣的良好氛围。2016年“中国校友会网”的“全国大学法学本科专业排行榜”中,我校法学专业排名并列35位。

(三)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学院确立了“巩固本科、发展硕士、拓展博士、强化特色”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如下专业建设规划: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强化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稳定法学本科,办好“藏汉双语”和“彝汉双语”法学专业方向,适度发展“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和双学位教育,积极筹备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1200人左右。

2.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1)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法学院以深化基地建设为依托,实施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强化法律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前提下,学院将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性知识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院以“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法学专业2016级、2017级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完成了2016级、2017级法学本科专业、法学(藏汉双语)专业、法学(彝汉双语)专业的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学分和学时的分配都更为合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考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方向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供学生选择;同时突出实践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诸如法律诊所、法律文书应用写作、法庭辩论技巧、经典案例评析、证据科学技术、模拟法庭等实践实训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

2)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根据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学院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所有任课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重新界定计划内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强化单个课程对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根据专业的统一要求,对现有本科课程教学大纲的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新修订的大纲,专门邀请省内外数位专家进行了论证,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师资及教学条件保障

(一)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及师德师风建设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11人(含返聘)、副教授25人;博士27人,在读博士10人。专任教师中海外留学经历6人、博士生导师2人。同时,聘请了67位实务部门的法律专家为客座(兼职)教授,其中有10位为学校外聘教师,从事本科及研究生授课及指导工作;学生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结构相对合理,目前尚能满足学院正常运转。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有一定实务经历和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

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践行教书育人。一是以弘扬“中国梦”为主线,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学院党建工作,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改进党政领导作风建设,增强学院工作的执行力,加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凝聚力。二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力为中心开展相关活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四个结合”为原则,深入开展“中国梦”、同铸“法治路”、“爱我祖国,兴我中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活动,紧扣“五讲五做五风尚”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以学院网站为平台,多措并举,凝炼特色,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为了做好学院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院加强教师上课督查,成立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任课教师组成的教学检查小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方式,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纪律,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任课教师,并帮助任课教师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学院将此作为教学评估、岗位评优、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促进了学院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2.教师教学投入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学院教师普遍重视给本科生上课,且以教好本科生的课为荣,教授副教授均承担了本科生的课程。学院注重安排授课效果好的教授或副教授给新生班上课或组织新生研讨会,帮助新生建立对专业的兴趣和高认可度。并要求教授和副教授均需参加学院安排的本科教学其他环节的活动,如担任本科生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等。2016-2017学年,学院教授、副教授承担课程门数占总课程的44%左右。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教师在做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质量。本学年,学院教改项目共计获4项。由王允武教授主持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四川省重点项目立项,成果获得学校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教学设施建设

学院以“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校内实验实践场所建设,新立项改造了法学院第一模拟法庭,以“科技法庭”为建设标准,为模拟法庭等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保障,目前已经竣工。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法律诊所教育、学生法律援助等法学教育实践场所,教学设备、设施、仪器等管理规范,使用状况良好。实验室按学校要求面向学生开放,场地和设备利用率高

(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学院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20162017学年新增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检察院成都铁路运输分院、双流区法院、双流区人民检察院、青羊区人民法院、崇州市人民法院6家校外实践基地。使得我院校外实践基地的总数达到了39家,为实践教学和实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保障。

四、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课程及教材建设

学院充分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大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实践性课程、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1.在课程设置上,学院充分考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开放型理论课程体系,打破专业与学科壁垒,建设新兴、交叉课程,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等课程。

专业选修课方面,为突出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应用性,设计了几大板块课程,即理论法学模块,民商法、经济法模块,刑事法、行政法模块,国际法模块,法律实践模块共五大模块。

2.不断完善实践性课程体系。在2016年修订培养方案时,在选修课程中,专门安排“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板块,共设9门法律实践类型的课程。在原有刑事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两门诊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2017年新增劳动法律诊所教育课程,完善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体系。新开设劳动法律诊所和模拟法庭诊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职业技巧和技能,提高学生处理法律事务问题能力。并鼓励有实务工作经验的老师积极开展法律实践类课程。

3.教材建设与选用。学院一贯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特色课程、新开课程的教材编写。在本科教材选用上,采用完整的选用程序,层层把关,确保选用教材是专业最权威、最合乎学生使用的教材。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我院相关课程已全部使用“马工程”教材。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学院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教师培训进修的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一是从2016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精彩课堂—国家级教学名师谈教学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学成果导向教学”、“卓越教学系列—有效教学课堂设计”等。截止到目前,参加培训的老师已经过半;二是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组织老师参加“马工程”系列教程培训,培训人数已达近30人;三是鼓励老师攻读博士,支持老师赴境外高校参加进修学习,出国参加进修学习的教师已达13人;四是积极与纽约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和联系,互派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五是积极支持老师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积极推荐老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研究会担任职务,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六是积极鼓励教师假期组织学生开展法制宣传实践活动。学院要求每个教研室每个假期进行学科建设和法制宣传调研,并于成都市武侯区司法局、洗面桥社区合作,成立并共建“少数民族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已成为洗面桥社区服务民族群众的重要平台。

(三)教学改革与研究

学院鼓励教师在遵循大学教育和法学教学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前提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总体思路是: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范式,针对传统法学教学的问题和弊端,聚焦“让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就业除了知识还需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三个基本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鼓励并积极推动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第一,改进授课方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采取案例教学、专题讲授、诊所式教育等方式,以及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辩论式、案件对抗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的法律分析与推理能力、法律方法调研能力、协调和调节法律争端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二,强化判例研习,以学生研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教师引导学生提炼法律事实,归纳法律争点,理解法律解释和适用,在判例演习中锻炼法律思维能力,提高法律技能。第三,针对实训课程,广泛采取问题教学法、论辩教学法等。第四,为提高授课质量,采取小班教学模式。我院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推行小班教学模式授课,每班学生人数在30余人左右,增强了师生之间课堂的交流和互动。

2.鼓励老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本年度,学院教室获得学校教改项目立项4项;学院利用承办四川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之机,动员老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交教改论文9篇。

(四)学生学习指导

1.本科生导师制改革

学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本科生导师运行十年来暴露出的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新的《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改变以往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导师的通行做法,在大三和大四安排专任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学业修读方向、创新创业活动、职业规划和成长成才、毕业实习和论文等进行指导,并在20162017学年开始实施。

2.深化新生研讨课及认知实习

与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相配套,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深化“新生研讨课”改革,实现从知识教育到专业认知教育的转变。除了传统的学期教育课程外,学校邀请学院老师和校外实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业认知方面讲座交流活动,并结合安排学生到司法实务部门的参观及认知实习,帮助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激发学习兴趣。研讨课内容包括《“在法学院学什么?——律师如是说》、《追寻正义,享受法意—我的法学学习之路》等。与研讨课相配合,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并在2016级实现全覆盖。认知实习内容包括参加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和法治文化建设,旁听法院审判等。通过新生专业认知教育,极大提升新生专业认可度和专业学习兴趣。

(五)双学位教育和管理

2016级双学位共接收94名学生,目前81人正继续修读,相关课程学习稳步进行。为提高双学位教学管理质量,针对法学院历年培养双学位学生中出现的专业学习修读困难、考试及格困难、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等问题,学院对双学位学生入学条件进行了一定的要求,排除一些有补考、本专业学习都较困难无力学好双学位专业的学生,确保双学位教育培养的质量。

五、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

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实践教学

1.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建立起了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校外实习等专门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集中式+嵌入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体系中,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包括:诊所法律教育课、模拟法庭课、模拟实验课、毕业实习等。而嵌入在法学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仿真实验、课程实习、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活动、司法案卷分析等实践活动。与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相配合,系统化构建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构建递进式实习体系,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将校外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不断创新和实践,构建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递进式实习体系,通过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大二大三学生的课程实习,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形成有层次、有阶段、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实习模式。并不断加强实习管理、完善实习指导,切实提高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2016年毕业实习开始,扩大了集中实习范围,原则上要求学生均参加集中实习,特殊情况填写分散实习申请,经学院同意方可分散实习。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以及其他相关司法实务单位、部门,由教学管理办公室协调安排。鉴于公、检、法等实习单位的特殊性质,学生在相关岗位实习时间不得少于12周(3个月)。参加集体实习和分散实习的学生均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及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成绩考核表等相关材料,学院指导教师将给予宏观指导和检查考核。提高实习有效性。

3.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开展丰富多次的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了能力,又服务社会。

继续组织开展好“双语法律翻译”、学生法律援助等活动,与洗面桥社区共建少数民族双语法律咨询服务,开展“暑期法制夏令营”活动;开展“3.15消费维权”和“大学生维权”及“12.4”法制宣传活动等。

4.毕业设计(论文)

2017届毕业生开始,学院组织毕业论文查重,对于复写率30%以下的论文方能参加答辩,对于超过50%的学生,学院规定取消其参加学院第一次集中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经本人申请可给予一次补答辩资格。以此提升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和论文质量。通过本届毕业生论文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总结,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普遍提高。

(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学院认真组织、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采用设立“院级项目”、举办大创项目经验交流会、邀请教师举办创新项目选题指导及社会调查方法的讲座、加强专业教师指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水平。2016年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共计34项,项目均顺利结题

2.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强化专业实践应用

学院在认真举办院内模拟法庭竞赛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理律杯”全国高等院校模拟法庭竞赛、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依托学科竞赛项目开展法学院模拟法庭竞赛。模拟法庭训练“以赛代训”,为全国性竞赛作准备,本年度学院模拟法庭竞赛中,共有研究生、本科生、双学位学生及政法干警班学生293人组成45只参赛队参加比赛,每只参赛队均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并邀请实践基地专家与学院教师一同担任比赛评委,加强指导,提升法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法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健全,能够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定期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齐全,并对考试、试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自我总结,以制度保证本科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一)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

首先,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所有开设的课程均依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通过学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老师听课等方式,对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其次,根据学院实际,不断完善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涉及实践教学(实习规程)、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及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免管理办法)等方面,在制度运行过程中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执行效果良好。

再次,规范教学文档、资料的归档与管理。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档案及相关资料健全,教学大纲、规章制度等各类教学资料齐全。试卷、试卷审批表、试卷分析报告、教师手册、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习成绩考核表、实习日记、社会实践报告等文档装订整齐,存放规范、安全。

(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学院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共同构成本科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大多由教学第一线人员构成,教学经验丰富,人员结构合理,管理人员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学院设有教学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对学院教学管理和质量建设重大工作行使审查决定权。

学院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强化专职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注重提升业务素养,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教学管理和质量建设方面的培训,鼓励老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本学年教学分管副院长、教学秘书等质量管理队伍参加教学方面培训人均超过2次。

学院专职管理人员定期召开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会。分析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加强学习实践的同时,还把强化内部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工作职责与分工,制定常规工作流程和文字材料规范。做好重要文件、资料的存档工作,及时对过往资料加以整理和归档。各教学管理始终坚持以教学为重,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服务师生这一核心,踏实勤奋,努力完善教务管理体系建设:

(三)教学质量监控

法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较为完善,且运行良好。

一是,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办法,例如《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等。上述规范性文件的实施,保障了法学院日常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学院对本科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法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较为完善,且运行良好,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主要体现在加强日常教学管理,改善教学评估方法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主要在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供学生选择的自由和条件,实行因材施教。管理既要严字当头,不允许学生中出现抄袭舞弊、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又要宽严相济,活与严相结合,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多种选择的空间。

二是,采取学院领导抽查听课、学生评教、教育督导组督导检查等措施,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了良好作用,实践证明我院采取的质量监测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年度学院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总数超过50节次。

(四)质量信息及利用

学院教学质量信息包括:学校教学督导听课记录、学院管理人员听课记录、教师同行评价信息、学生在教务系统评教数据及学生反馈教学意见建议等。学院通过以下手段,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不断改进教学质量。一是,及时反馈学校教学督导、学院管理人员及同行提出的教学改进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大会集中等平台,对全院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结合学生评教结果及时对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反馈教研室及教师,对教学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有教研室组成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扶;三是,在学院优秀教研室评选中,设立了“教学评价优秀奖”单项奖,奖励学生评教平均分最高的教研室,以此激励老师改进教学质量;四是,学院将督导及管理人员听课、学生评教的信息,作为推荐老师参评优秀教学质量奖和青年授课技能大赛的依据。学院通过上述手段充分利用质量信息,加强对教学过程和质量的监督,重点加强对专业必修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本年度,学校督导对我院教师授课情况反馈优良,教学督导对两位新进教师李文军和才让旺秀听课评分平均达到优秀。

七、学生学习与发展

(一)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风建设,从教学改革、走进课堂、文明示范寝室等方面着手,倡导优良的学习风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法学院学生遵纪守法,学习风气良好,学习态度端正。

1.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院一直将学生学风建设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要求加强本科生考风考纪、论文写作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规范相关制度,在各项工作中严格实施。严格论文查重,强化学生学术诚信教育。严格考勤制度,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纪律意识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起就重视对学风的培养,开展高年级同学为新生进行“学思未来——法学路上朋辈行”专业规划指导;召开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考取名校的学生介绍经验;召开司法考试动员会和经验交流会,开展与法官、检察官面对面交流活动;学院定期举办本科读书会、案例研讨会,学院资料室面向全院师生开放,现有藏书8000余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我院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扎实,具备了较好的法律基本技能。本学年,我院的毕业生除一名学生因为学分未修够只获得了肄业证,没有获得毕业证外,其余学生全部以双证毕业。学生外语水平比较高,大部分通过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近三年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数、通过公务员考试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比例居全省前列,2016届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51.42%

总体来看,法学院学生在注重法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较强的综合素质。本学年,文化活动、体育运动、创新创业等方面多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二)就业与发展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及发展工作,致力于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力”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树立“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就业工作理念,结合法学专业实际,不断夯就业基础,拓宽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全面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2017届本科生362人,考上研究生65人,升学率18%;初次就业率超过90%,在全国范围内法学专业连续多年被亮红牌的情况下,我校多措并举促就业,法学专业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法学院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平、敬业精神等表示充分肯定。毕业生踏实肯干、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用人单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并为学院毕业生的求职就业赢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八、学院特色与经验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于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高层次法治人才的培养

学院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的需求为导向,为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作贡献。学院利用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契机,开设并办好法学“藏汉双语”、“彝汉双语”特色人才培养方向,为民族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司法机关、基层政府、法律服务机构培养法律专门人才,解决民族地区法治发展的实际需求。明年将有藏汉双语法学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目前相关专业社会需求信息反馈良好。

(二)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学习指导

一是,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指导的实效性。学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本科生导师运行十年来暴露出的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新的《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改变以往在大学一、二年级安排导师的通行做法,在大三和大四安排专任老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学业修读方向、创新创业活动、职业规划和成长成才、毕业实习和论文等进行指导,并在20162017学年开始实施。

二是,深化新生研讨课及认知实习。与本科生导师制改革相配套,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深化“新生研讨课”改革,实现从知识教育到专业认知教育的转变。学院邀请学院老师和校外实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业认知方面讲座交流活动,并结合安排学生到司法实务部门的参观及认知实习,帮助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激发学习兴趣。研讨课内容包括《“在法学院学什么?——律师如是说》、《追寻正义,享受法意—我的法学学习之路》等。与研讨课相配合,开展专业认知实习,并在2016级实现全覆盖。认知实习内容包括参加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运行情况和法治文化建设,旁听法院审判等。通过新生专业认知教育,极大提升新生专业认可度和专业学习兴趣。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法律实践能力

首先建立了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和校外实习等专门课程与一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集中式+嵌入式”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包括:诊所法律教育课、模拟法庭课、模拟实验课、毕业实习等。而嵌入在法学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仿真实验、课程实习、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活动、司法案卷分析等实践活动。其次,搭建了校内法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建设和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目前,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已达38家。同时探索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此系统化构建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在校外实习方面,构建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递进式实习体系,通过大一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大二大三学生的课程实习,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形成有层次、有阶段、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实习模式。并不断加强实习管理、完善实习指导,切实提高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学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教师培训进修的力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从2016年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精彩课堂—国家级教学名师谈教学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学成果导向教学”、“卓越教学系列—有效教学课堂设计”等,截止到目前,参加培训的老师已经过半;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组织老师参加“马工程”系列教程培训,培训人数已达近30人;鼓励老师攻读博士,支持老师赴境外高校参加进修学习,本年度出国参加进修学习的教师有6人;积极与纽约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和联系,互派老师进行交流学习,本年度有两位老师赴纽约大学交流进修。

下一步,学院将以评估为契机,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针对学院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措施,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加强本科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法治人才。

 
 
实践教学
图文展示
站内搜索
关键词:
 
推荐文章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610041)    联系人:法学院
电话:028-85708056   传真:028-85708056   E-mail:fxy8056@sina.com  
Copyright © 199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365bet国际娱乐 版权所有  
总浏览:
总IP:
今日浏览:
今日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