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文章资讯 >> 质量工程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 文件资料 >>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年度进展报告(2015年)
365bet国际娱乐  来源:  录入:法学院  浏览:  添加时间:2016-05-11

上一条:

   

一、2015年基地建设总体情况

2015年是西南民族大学“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的第三年。一年来,学校围绕基地建设目标,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积极实践具有自身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民族高校“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和民族法学教学与研究。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发展思路的前提下,实施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完成相关建设任务。

   二、2015年具体工作及成效

(一)继续彰显特色发展,强化西部基层双语法治人才培养

1.彰显特色,专门为藏区和彝区培养高层次民汉双语法学专业人才。2014年招收法学(藏汉双语)本科学生后,2015年又试点招收法学(彝汉双语)本科学生,共有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的27名彝族同学就读。

2.开展“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学生培养质量调研,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管理水平。在定期与在校“体改班”学员座谈、交流的基础上,今年还针对毕业学员进行了调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前往工作单位进行座谈、与返校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体改班”学生对学院教学管理相关意见,进一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将“体改班”学生纳入与法学本科统招生一致的管理模式,加强与法学(藏汉双语)学生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归属感,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效能。  

  3.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重点放在民族地区司法机关,在适当增加教学实践基地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实现区域分布平衡的同时,提高基地利用率。2015年新增3个实践教学基地---青海省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青海省海南州人民检察院、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新增洗面桥社区、金堂监狱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获批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的共建单位。

4.持续深入民族地区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学生参与实习实践。20154月中旬、7月下旬两次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就基地建设、双语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基地及干警培训基地设立、双方人员互聘及举办讲座、学生实习实践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交流讨论,并有12名学生在阿坝州开展了实习实践活动;7-8月间,法学院组织6支调研组共27名教师前往四川省凉山州、阿坝州人民检察院、西藏大学、西藏珠穆朗玛律师事务所、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全国藏汉双语法官西藏培训基地、青海警官学院、青海省西宁市恒源公证处、青海乾润律师事务所、新疆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中级人民法院等西部民族地区法律实务部门及法律院校,通过走访交流、与毕业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学院人才培养状况、培养方案修订等内容展开了专题调研。

(二)坚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加强与国内重点高校及兄弟院校的交流、沟通,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中南民族大学等法学院校进行专业调研,吸收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有序推进法律实务讲座和论坛。学院教师先后参加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民族区域法治论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与死刑程序完善”学术研讨会、中国民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编纂民法典”论坛等学术研讨会共19场共计30余人次。同时,学院有序推进新生研讨课法学入门系列讲座、学生素质提升系列讲座(创新实践讲座、法律实务讲座、学术讲座)、考研系列讲座三类系列讲座,邀请到包括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左卫民教授、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西北政法大学民诉法学科带头人赵旭东教授、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杨金文主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检察院肖洁检察长等在内的学者、法律实务专家及学院相关教师举办各类讲座共计 30余场。

  3.继续实施本科质量工程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加强质量工程建设,今年1月新获批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拟定了建设方案,启动了相关建设工作;持续规范推进《法学院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完成了8门专业必修课程试题库的建设任务;新增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完善我国双语法律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证调查与法律对策研究》,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7篇,《知识产权法学》获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4.提升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效果,加强品牌竞赛活动指导力度,增强学生职业使命感,促进学生实务技能不断提高。 一是坚持开展学生法律服务活动,与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武侯区司法局、双流县司法局、洗面桥社区等机构合作,通过开展法律援助、社区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二是巩固模拟法庭训练成效,以赛代练,扩大学生参与面,加强教师参与度,邀请法官、律师共同参与指导,模拟法庭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在第十三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中,法学院代表队从4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郑州大学、宁夏大学一同晋级八强,也是继2012年获得该项赛事季军后再次进入八强;三是进一步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过程,提升项目质量。2015年申报和立项数均超往年,申报51项,立项35项,1个项目获四川省“挑战杯”校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国家级项目获结题优秀项目,2个项目入选西南民族大学第三届创新创业活动周“我最喜爱的十个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篇。

    5.规范完善实验室建设工作,启动模拟法庭实验室升级改造工程,完成法律诊所实验室建设,法学LETS实验教学系统开始试运行。法学院实验室面积2015年新增近400平方米,有规范的模拟法庭2个,模拟仲裁庭1个,刑侦与物证技术实验室5个,LETS系统实验室2个,法律诊所教室2个,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2个,案例讨论室3个。

(三)队伍建设加强,结构变化显著

1.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变化显著,61名专任教师中教授11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03%)、副教授25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98%),有博士学位教师26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2.62%);年龄结构更趋合理,50岁以上12人,4050岁的有33人,35岁—40岁的有11人,35岁以下的有5人;除引进的教学岗位人才全部为重点院校的法学博士外,进人渠道又有拓宽,学缘结构更趋合理。

3.形成了有四川省学术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首届“四川省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 及提名奖各1人、校学科带头人2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教师2人、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6名的教学科研团队。  

   4.坚持“专职与兼职并重”,利用教学实践基地平台,聘请实务部门法律专家为客座(兼职)教授(51人),充分发挥51名客座(兼职)教授作用,切实增强实践教学力量。

5.积极响应国家“双千计划”的实施,今年有4名专兼职教师入选全国“双千计划”。并积极开展四川省“双千计划”人员互聘工作,选派教师赴实务部门挂职锻炼。3名入选四川“双千计划”的教师分赴都江堰市人民法院和温江区人民法院挂职工作,学院推荐客座教授2人为四川省“双千计划”人选,1人被任命为凉山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人担任阿坝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

(四)服务社会,传承法治文化。一是作为“四川省地方立法评估协作基地”,服务地方法治建设。二是充分发挥“智库”作用,2人被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1人被聘为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10余项目科研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积极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三是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基地等实践平台,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与地方相关司法机构、律师事务所、社区等合作共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合作、干警培训,服务基层。四是利用“彩虹少语应急翻译队”、“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平台,开展社区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青少年暑期法制夏令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及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服务基层。

    (五)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模式,深化基地内涵发展

1.积极为民族地区法治队伍建设服务,创新与实践基地合作模式。承办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干警培训班2期、大理州人民检察院干警培训班4期、青海省海南州政法委综治维稳干部培训班及海南州法院干警培训班,新增四川明炬律师奖助学金、四川矩衡律师奖助学金。  

2.加强与教学实践基地的业务交流,促进专业教学与法律实践良性对接。持续深化与我校四川省校外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阿坝州人民检察院的共建工作,为阿坝州人民检察院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支持,今年先后有20人次师生前往调研、实习、举办讲座,选派教师担任检察长助理等,并于20157月与大理州人民法院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共建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协作。

3.邀请实务部门兼职教师到校指导模拟法庭竞赛、担任评审,参与法律诊所教学,举办实务讲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三、其他工作及下一步计划与建议

1.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法学专业本科1-4年级学生1265人,政法干警体改班两个年级学生70人,法学双学位两个年级学生198人,2014级法学(藏汉双语)本科学生38人、2015级法学(藏汉双语)本科学生33人,2015级法学(彝汉双语)本科学生27人。

2.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人才在方式和内容上虽有所拓展和加强,但仍未形成系统化,需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加强与学校所处省区法律实务部门的共建,争取在成都市建立更多教学实践基地; 

 3)进一步做好熟悉民族地区社会法治状况,有实务部门就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工作。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610041)    联系人:法学院
电话:028-85708056   传真:028-85708056   E-mail:fxy8056@sina.com  
Copyright © 199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365bet国际娱乐 版权所有  
总浏览:
总IP:
今日浏览:
今日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