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文章资讯 >> 质量工程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 文件资料 >>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进展报告(2016年)
365bet国际娱乐  来源:  录入:法学院  浏览:  添加时间:2016-12-15

上一条:

西南民族大学于2012年8月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基地建立以来,我校紧紧围绕拟定的建设方案,在赴基层实务部门和相关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改革符合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模式,坚持贯彻“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面向西部基层立法、行政、司法和法律服务机关,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需的政治业务素质高、适应西部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需要,了解西部传统文化、熟悉党的民族政策,有良好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具有服务西部意识和奉献精神、实践能力较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2016年,学校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创新,各方面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以深化基地建设为依托,实施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一)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明确,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修订

2016年,学院继续招收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和法学(彝汉双语)专业学生,并继续承担“政法体改班”的培养任务,这些学生均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的培养目标,在保证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强化法律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前提下,学院将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性知识培养放在突出位置。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院以“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法学专业2016级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完成了2016级法学本科专业、法学(藏汉双语)专业、法学(彝汉双语)专业和政法干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学分和学时的分配都更为合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要求,开设拓展学生地方性知识的相关课程: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民族语言等;为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伦理教育,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

(二)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细化

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确立适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标准。在培养规格上,既按照法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通用型法学及相关知识,又适应西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基层法治建设实际,满足学生工作后对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特色类、地方性知识的需求。具体标准为: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和熟悉党的民族政策,具有服务民族地区意识,具备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基础,能够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和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对本科生的学业指导

学院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本科生导师运行十年来暴露出的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新的《法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改革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由原有大一、大二安排导师改为在大三、大四安排导师,对学生选课、考研、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对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由学生选择教研室,再根据老师人均指导学生的数量分配给各教研室,由教研室老师组织分配学生,实行一定程度上的双向选择。并已在2014级学生开始实施。

(四)深化“新生研讨课”改革,强化对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

深化“新生研讨课”改革,探索专业教育新模式。法学院专门为2016级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法学入门》系列讲座,实现从知识教育到专业认知教育的转变。除了传统的学期教育课程外,学校邀请学院老师和校外实务部门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业认知方面讲座交流活动,并结合安排学生到司法实务部门的参观及认知实习,帮助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五)改革毕业论文管理模式,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长期存在的重视度不高、创新性不足、部分论文抄袭严重等问题,学院研究制定了新的《法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创新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对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一般采取调研报告、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等;增加了抽查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环节等,并从2013级开始实施。

二、以教师为主体,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研室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一)系统开展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现有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同时,积极开展面向一线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补足短板,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分批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支持教师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学院通过固定化、常态化组织教师轮流参加高水平培训会和出国学习深造,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截止目前学院先后组织8批21名教师参加国家级教学名师“精彩课堂—国家级教学名师谈教学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学生能力为核心—教学成果导向教学”、“卓越教学系列—有效教学课堂设计”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主题的培训。并有5位教师出国访学深造。专任教师培训比例达到二分之一,有望在明年实现专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全覆盖。

(二)继续开展优秀教研室、教研室主任评选,以评优增进教研室活力

今年学院继续开展了优秀教研室、优秀教研室主任评选活动,并新增了“本科教学任务突出贡献奖”和“教学质量评价优秀奖”两项单项奖。以评优增加教研室活力,加强教研室建设。并以教研室为平台加强法律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为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模拟法庭指导、课程实习指导等提供师资力量的支持。

(三)坚持党政联席会,深入开展教学研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坚持每周一次的党政联席会议和不定期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教研室活动,进行教学研讨,落实具体教学工作。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申报教改项目、形成教改成果。2016年,由王允武教授主持的《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四川省重点项目立项,成果获得学校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举办“校地合作共建交流座谈会”,深化与共建基地的合作

5月28日,利用法学院本科招生30周年活动之际,学院举办了“校地合作共建交流座谈会”,邀请了20家法律实务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就创新合作新模式、拓展合作新领域等问题开展交流研讨,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平台。

(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深化合作共赢

2016年,学校分别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四川省检察院铁路运输分院、双流区人民法院和双流区人民检察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积极开展与学校所在地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共建,拓宽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积极探索与实践基地新的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与校区所在地武侯区司法局、洗面桥社区合作,共建“少数民族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已建成洗面桥社区服务民族群众的重要平台;双流区人民法院还在我院设立“巡回法庭”,并开展了第一次巡回审判活动,除法学院学生外,全校其他学院学生代表也旁听了审判,接受法治教育;除了下半年组织2013级集中实习学生前往共建基地开展实习外,学院还组织其他年级学生前往实践基地开展“认知实习”;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展“实习法官助理”项目;与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等。

(三)积极落实“双千计划”,强化与实务部门专家互动交流

今年学校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协商,经该院组织程序批准,学校选派法学院副院长周洪波副教授前往该院任院长助理,至此,我校“双千计划”所要求的人员交叉派遣任务已全部完成。

邀请各实践基地和实务部门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或担任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共邀请5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专家到校讲学授课,7位教师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调研,2位教师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举办讲座。

(四)开展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在培养方案的选修课程中,专门安排“法律实践教学”课程板块,共设9门法律实践类型的课程。在原有刑事法律诊所、民事法律诊所两门诊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新增劳动法律诊所教育课程,完善诊所法律教育课程体系。鼓励有实务工作经验的老师积极开展法律实践类课程。

(五)加强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法律实践教学场所的作用

积极申报财政专项,加强实验室提升改造,今年近购进实验设备80余万元,完成法律诊所教室的改造工程,学院实践场所面积达1800平方米,实验设备增至866台,价值约400万元。通过实验室开放、增加实验项目等方式,使实验室场地和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一)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省上的模拟法庭竞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依托学科竞赛项目开展模拟法庭竞赛。每年5-6月专门举行365bet国际娱乐模拟法庭比赛,从中选拔参加“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的选手,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践创新活动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底组队参加第八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进入八强,1人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在四川省教育厅主办的2016年第四届四川省模拟法庭竞赛中,成功晋级八强,1人荣获优秀辩手。学院还通过举办学院模拟法庭比赛、模拟法庭训练营等活动,扩大学生参与模拟法庭实践活动的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同时借助完善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等方法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2016年,学院还获批为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二)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立项动员宣传工作,强化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突出西部民族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支持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的同时,坚持院级立项,扩大学生参与面,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大创项目经验交流会,邀请教师举办创新项目选题指导及社会调查方法的相关讲座,为学生顺利开展调研提供智力支持。

学院积极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立项3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8项,校级22项,院级5项。“众创2016”西南民族大学第四届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中,法学院共有4项创新项目、2项创业项目、1项学科竞赛项目、1项校友企业项目参与展出。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就业力”

结合专业实际,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教学改革、引进司法考试培训、举办研究生考试辅导、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讲座、毕业生求职与考研经验交流会等,为增强学生“就业力”创造条件。2016届本科毕业生总数383人,截止目前本科就业率达到93%。2017届本科毕业生总数362人,参加推免共计9人,分别推免至华东政法大学3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湖南大学2人,暨南大学1人,上海大学1人。其报考研究生比例达51.9%,报考司法考试人数高达88%。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下一步学校将在做好卓越法律人才(西部基层)基地建设常规性工作基础上,继续办好法学“藏汉双语”专业和法学“彝汉双语”专业两个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基层需求的特色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强化“卓越”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加强:

1.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人才在方式和内容上虽有所拓展和加强,但仍未形成系统化,需进一步探索新的模式和举措,充分调动实务部门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不断完善学生培养方案,探索试点“卓越班”培养新模式,在办出特色的基础上,在“卓越”上再下功夫;

3.改革学生毕业实习办法,强化学生实习管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4.进一步做好熟悉民族地区社会法治状况,有实务部门就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引进工作。

365bet国际娱乐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七日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610041)    联系人:法学院
电话:028-85708056   传真:028-85708056   E-mail:fxy8056@sina.com  
Copyright © 199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365bet国际娱乐 版权所有  
总浏览:
总IP:
今日浏览:
今日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