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 页 >> 文章资讯 >> 质量工程 >>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 文件资料 >>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年度进展报告(2013年)
365bet国际娱乐  来源:  录入:法学院  浏览:  添加时间:2015-06-23

上一条:

西南民族大学

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年度进展报告(2013年)

一、总体概况

西南民族大学于2012年8月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基地建立以来,我校紧紧围绕拟定的建设方案,在赴基层实务部门和相关院校开展实地调研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改革符合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模式,坚持贯彻“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面向西部基层立法、行政、司法和法律服务机关,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所需的政治业务素质高、适应西部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需要,了解西部传统文化、熟悉党的民族政策,有良好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具有服务西部意识和奉献精神、实践能力较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创新,实施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力为出发点,以深化办学特色为导向,以教研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载体,以课程建设为突破,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强化专业建设和拓展学科发展为目标的新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基地建设、“双千计划”实施等方面加强建设。着重引导学生确立服务基层理念和乡土情怀,强化学生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教育;针对不同类型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实践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西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各方面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 

二、政策保障

为保证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学校先后就“师资队伍建设”和“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召开了多次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法学院参加的工作会,就教师赴实践基地挂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及藏汉、彝汉双语法学专业试点班招生培养问题进行了研讨,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学校在2013年的职称评审中,专列2个高级职称A类指标给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所在的法学院,并在已有彝汉双语背景的专业课程教师基础上,拟于2014年引进、招聘1名有藏汉双语背景的法学专业教师承担相应培养工作。制修订了《法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法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法学院举办学术会议资助办法》、《法学院著作出版资助办法》、《法学院教职工超工作量津贴与兼职津贴发放办法》、《法学院研究生培养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双语法学专业试点班的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也将于2014年初确定。 

三、改革措施

(一)培养方案的制定

西南民族大学长期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相关人才,学生约60%以上为来自全国的各少数民族,又以西部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主,针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在保证学生奠定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强化法律职业伦理和责任意识教育的前提下,将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性知识培养放在突出位置。在2013级法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将模拟法庭审判活动作为实践必修环节安排学时并授学分,在第2-6学期开设,增加部门法学中的实践教学学时,实践必修学分增加至26学分,实践必修学分达到总学分的15%;在2013级政法干警体改班培养方案中,将《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语言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开设,共计4门10学分,还开设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习俗》、《少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并将政法干警体改班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时间调整确定为半年。 

(二)培养标准

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确立适应“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标准。在培养规格上,既按照法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通用型法学及相关知识,又适应西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基层法治建设实际,满足学生工作后对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特色类、地方性知识的需求。具体标准为: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和熟悉党的民族政策,具有服务民族地区意识,具备少数民族地方性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交流能力和文字基础。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1.根据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的要求,开设拓展学生地方性知识的相关课程:民族传统文化与习俗,西部区情教育,民族语言等;为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职业伦理教育,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课程。 

2.开设新生研讨课,探索专业教育新模式。法学院专门为2013级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法学入门》系列讲座,安排学院有相关专长的专家教授分专题进行讲授。系列讲座包括“法学专业课程设置及修读要求”、“认识法学专业”、“司法公信力与法律人职业素养的养成”、“法科学生怎样读书”、“法律职业的特点与法律思维的培养”等多个专题,在相关专题中突出民族类、地方性知识的传授。 

3.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西部基层法律实务系列讲座。结合法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读要求和社会服务的需要,本年度分别邀请了内蒙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的法律专家举办《检察业务与检察官素质》、《法院业务与法官素质》、《从入职应试看法科学生的知识积累》、《细节决定成败——职务犯罪侦查细节纵横》等既能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又能提升学生“就业力”,增进学生了解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实际需要的实用性强的专题讲座。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注重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拓宽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渠道,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将服务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采取“庭审进校园”,赴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充分提高实验室、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基地的利用率,丰富教学手段。  

1.强化实验室建设,引进LETS数字化法学实验教学系统,完善实践教学手段。为适应高等法学实验教学发展的新需要,提升高等法学教育对于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水平,法学院于2013年秋引进了LETS数字化法学实验教学系统,并将于2014年投入使用; 

2.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联系交流,强化指导教师职责。修订了《365bet国际娱乐毕业实习规程》,为2014届383名本科实习生集体购买了实习意外保险,扩大了集中实习范围,并将集中实习安排在西部基层实务部门,今年除自愿回原籍实习的学生外,共计有98名学生由学院统一协调安排前往21个西部基层实践基地和实务部门进行毕业实习; 

3.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立项动员宣传工作,强化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突出西部民族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支持学生参加全国、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的同时,坚持院级立项,扩大学生参与面,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本年度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国家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8项、校级及校级培育项目12项,院级项目8项; 

4.依托学科竞赛项目开展模拟法庭竞赛。在2013年5-6月专门举行365bet国际娱乐模拟法庭比赛,共有22只队伍约110名同学参与其中,近30位教师担任评审或指导教师,从中选拔参加“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比赛的选手,同时借助完善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诊所法律教育课程等方法实施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践创新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学生继2013年6月在四川省第十二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后,在10月举行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赛中,调研报告《民间公益组织发展现状及其机制健全研究­——以四川省为例》代表学校参赛,荣获全国竞赛社科类三等奖。 

5.积极组织师生以多种形式为成都市提供各类法律咨询及服务,仅2013年就组织了500余名法学专业志愿者参与成都市的各项法律服务活动: 

一是组建“双语彩虹应急翻译队”,为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公安局、武侯区法院,高新区法院、成都铁路法院、金牛区公安局等提供多次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法律服务工作; 

二是每周定期组织师生前往四川省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协助工作,为贫困群众代写民事起诉书、二审答辩状;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数百次,内容包括一对一普法宣传、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和法律援助手册等; 

三是开展学生法律义务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活动,仅2012年就接待各类咨询10余次,工作部“微博”解决个案8个,“百度知道”法律咨询50余条,内容涉及交通事故、欠款、合同纠纷等问题; 

四是与武侯区司法局合作,举办以法制宣传为主导思想、以青少年法制知识竞赛和模拟法庭活动为内容的“青少年空间”活动;与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合作,开展“暑期法制夏令营”活动; 

五是定期开展“3.15消费维权”和“大学生维权”及“12.4”法制宣传活动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五)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2013年我校法学院在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贵州省修文县人民检察院、内蒙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州人民检察院、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法院等单位新建立5个实践教学基地。截止11月底,西南民族大学校外法学教学实践基地达25个,双方通过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设立学生奖学金、举办实务讲座、互派人员授课、参加培训等方式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2013年与实务部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5项,8位校外实践基地的法官、检察官到校讲学授课,18位教师到校外实践基地调研、举办讲座,有113名学生前往21个校外实践基地和实务部门进行毕业实习或课题调研。 

(六)师资队伍建设

1.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以培养为主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通过四大举措努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质量,专任教师学历职称结构渐趋合理。一是注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培养“双师型”队伍;二是注重专任教师、教辅人员、管理队伍“三支队伍”建设协调发展;三是以教研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载体,强化教研室管理职能,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四是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了《法学院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法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法学院教职工超工作量津贴与兼职津贴发放办法》、《法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办法》、《法学院资助出版学术专著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而且积极组织学院内部的教师教学科研交流活动、对外交流和调研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引导。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占53.23%。今年法学院教师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入选校级十佳青年,3人入选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积极落实“双千计划”,先后与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检察院、贵州省修文县人民检察院、内蒙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建立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合作关系,在已聘30多位校外专家作为客座兼职教授的基础上,与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实现了人员互聘,我院7位教师受聘法学专家顾问和庭长助理,大理中院6位法官受聘为学院兼职教师;积极打造“双师型”人才队伍,鼓励教师在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从事法律实践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赴实践基地调研,增强实践能力。目前超过80%的专任教师具有实务经验(60%以上为兼职律师,另有从事立法、司法、仲裁等兼职工作者),为“双符双适型”人才培养计划及“两个基地”建设储备智力资源。 

四、其他

1.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共有法学专业本科1-4年级学生1495人,政法干警体改班两个年级学生50人,法学双学位两个年级学生152人。 

2.2013年,本基地共获得“法学专业综合改革”专项经费150万元,“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专项经费200万元,共计350万元,目前已执行完成95.7%。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610041)    联系人:法学院
电话:028-85708056   传真:028-85708056   E-mail:fxy8056@sina.com  
Copyright © 1998-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365bet国际娱乐 版权所有  
总浏览:
总IP:
今日浏览:
今日IP: